Apple 今年 3 月推出全新 MacBook Air,最大的升級就是 M4 晶片,以及提供全新的天藍色可選擇,其他還有外接兩個 Studio Display 螢幕時,MacBook Air 也可同時開啟使用,達到三螢幕輸出的效果,另外,雖然 Apple 沒有特別強調鍵盤的升級,但鍵盤的打字手感也比過去更好,鍵帽採用不易沾指紋的霧面設計,這些小地方的改變,倒像是 M4 版 MacBook Air 的小彩蛋。當然,比過去 M3 版 MacBook Air 推出時更便宜 1,000 元的售價,更是規格升級外的優勢。
文章目錄
1. 全新天藍色的外型
2. M4 晶片有別,並有 13 及 15 吋可選
3. M4 晶片效能實測
4. 支援三螢幕輸出、前置頭人物居中
5. 該買 M4 還是 M2、M3 版 MacBook Air?
6. 該買 13 吋還是 15 吋的 MacBook Air?
全新天藍色的外型
要說 M4 版 MacBook Air 外型上的最大特色,莫過於新增「天藍色」配色。這次 Apple 繼續維持四種顏色選擇,包括銀色、星光色與午夜色,而原本深受歡迎的太空灰則悄悄退出配色行列,讓「天藍色」成為最受矚目的新選擇。這個新色其實早已在近年的 iPhone 與 iPad 系列中登場,如今首度應用在 MacBook Air 上,讓整體視覺感受更為清新、年輕,且抗指紋的效果相當好,很適合手指較易出汗及出油的用戶選購。
▲ M4 版 MacBook Air 外型上的最大特色,就是新增「天藍色」配色,也能說是全系列中最抗指紋的一款。
雖然名為天藍色,但實際上這款藍色帶有細緻的金屬質感,呈現一種低調而優雅的光澤。與今年稍早推出的 iPad Air M3 藍色類似,不過 MacBook Air 的天藍色略深,光線下則會根據角度顯現出銀、藍交錯的效果,有時甚至會讓人誤以為是銀色。這樣的色彩變化也讓天藍色在實機上看起來更具層次感,無論是日常使用或搭配穿搭都相當百搭。
▲ M4 版 MacBook Air 的天藍色與 iPad Air M3 藍色類似,但視覺上又略深一些,不過在不同光線及角度下,都會呈現出銀、藍交錯的效果。
更貼心的是,Apple 為了配合這款新色,隨附的 MagSafe 充電線也特別選用同樣的天藍色系,從主機到配件都展現一致的設計語言。這樣細膩的配色搭配不僅提升整體質感,也讓追求美學細節的用戶更加滿意。對於喜歡個性化設計的用戶來說,M4 MacBook Air 的天藍色絕對是值得入手的新選擇。
▲ 天藍色 MacBook Air 隨附的 MagSafe 充電線,也特別選用同樣的天藍色系,從主機到配件都展現一致的設計語言。
M4 晶片有別,並有 13 及 15 吋可選
目前在 Apple 的官網上,MacBook Air 只有 M4 晶片版本可以選擇,並分別有 13 吋及 15 吋兩種尺寸。
M4 晶片是 Apple 在 2024 年推出時,採用第二代 3 奈米技術打造而成,CPU最高有 10 核心,包括 4 個效能核心及 6 個而節能核心,GPU 最高則有 10 核心,當時首款搭載的機型為 iPad Pro M4 版本。但 Apple 向來會在基本款中,鎖住 CPU 或 GPU 核心,以提供相對經濟的價格,因此,iPad Pro M4 的 256GB 及 512GB 版本的 M4 晶片是「9 核心CPU 加 10核心 GPU」的組合,而 1TB 及 2TB 版本的機型,才是「10 核心 CPU 加 10 核心 GPU」的組合。
在 M4 版 MacBook Air 同樣也是,不過鎖住的是 GPU 核心,因此在 13 吋的最基本款中,M4 晶片是採用「10 核心 CPU 加 8 核心 GPU」的組合,售價 34,900 元,而 M4 晶片「10 核心 CPU 加 10 核心 GPU」版本的售價是 38,400 元,兩者的價差為 3,500 元。
只能說 M4 晶片針對不同產品,有不同的 CPU 與 GPU 組合,這些規格上的小細節,很容易被忽略。至於記憶體體則由過去的 8GB 起跳改為 16GB 起跳,以因應 Apple Intelligence 的運作,並可依預算及需求最大擴充至 32GB。
M4 版 MacBook Air 重點規格
MacBook Air 13吋
MacBook Air 15吋
晶片
Apple M4
Apple M3
-CPU核心數
10
10
-GPU核心數
8/10
10
-神經網路引擎
16
16
記憶體
16GB/24GB/32GB
16GB/24GB/32GB
儲存空間
256GB/512GB/1TB/2TB
256GB/512GB/1TB/2TB
螢幕尺寸
13.6吋
15.3吋
螢幕解析度
2560x1664
2880x1864
螢幕亮度
500尼特
500尼特
視訊攝影機
12MP Center Stage
12MP Center Stage
揚聲器
四揚聲器音響系統
六揚聲器音響系統
輸出入埠
兩個 Thunderbolt / USB 4埠
兩個 Thunderbolt / USB 4埠
無線網路
Wi-Fi 6E、藍牙 5.3
Wi-Fi 6E、藍牙 5.3
電池續航力
18 小時
18 小時
尺寸
304.1x215 x11.3(mm)
304.4x237.6 x11.5(mm)
重量
1.24公斤
1.51公斤
售價
34,900元起
41,900元起
另外,MacBook Air 13 吋及 15 吋最大差異除了螢幕尺寸外,15 吋 MacBook Air 也提供更突出的音效表現,不過,因為在產品外觀看不到揚聲器的配置,所以大部份的人也不會特別注意。但 15 吋配置六揚聲器音響系統,除了配置兩個高音揚聲器外,還有兩對採用振動抵消技術的低音揚聲器組合,打出造出六揚聲器音效系統,並支援空間音訊及杜比全景聲功能。
▲ M4 版 MacBook Air 13 及 15 吋都採用 Liquid Retina 顯示器、P3 廣色域,但 15 吋的螢幕解析度為 2880x1864。另外,15 吋 MacBook Air 配置六揚聲器音響系統,在播放影片或影音娛樂時,於視覺享有大螢幕,聽覺也能夠帶來更好的音效。
M4 晶片效能實測
M4 晶片是 MacBook Air 最大的升級處,因此效能表現自然被受關注。在 M4 版 MacBook Air 發表時,就強調會比 M1 速度最快 2 倍,相較於最快速的 Intel 機型的 MacBook Air,又更快達 23 倍。這裡我們就以 15 吋 MacBook Air 為測試,其M4 晶片為 10 核心 CPU 加 10 核心 GPU 版本,並具備 16GB記憶體、512GB SSD 為儲存裝置。
相較於 2021 年推出的 M1 版 MacBook Air,當時採用的 Geekbench 5 測試中,單核成績為 1,687、多核為 7,433;與如今搭載 M4 晶片的表現相比,確實已有超過 2 倍的成長。不過,由於目前的測試工具已更新為 Geekbench 6,基準不同,因此這樣的對比僅供參考,不能完全等量比較。
但在與 M2 及 M3 晶片相比,M4 較 M2 晶片的提升幅度更大,特別是 GPU 部分,這是因為從 M3 晶片開始,採用全新的架構,除了效能的提升外,更帶來動態快取、硬體加速網格著色和光線追蹤技術,在光線、反射和陰影的呈現都更精準,帶來極具真實感的遊戲體驗。至於 M4 晶片及 M3 晶片的差異,就相對小了些,以 Cinebench 2024 的 GPU 效能看到,大約提升 20%,但 M4 晶片與 M2 晶片的差異,就來到約 109%。
MacBook Air 15吋(M4)、MacBook Air 15吋(M3)、MacBook Air 15吋(M2)效能比較
MacBook Air 15吋(M4)
MacBook Air 15吋(M3)
MacBook Air 15吋(M2)
M4 較 M3 提升 (%)
M4 較 M2 提升 (%)
Geekbench 6
Single-Core
3,737
3,148
2,675
18.71%
39.70%
Multi-Core
14,938
12,090
9,634
23.56%
55.06%
Metal
55,167
47,612
40,131
15.87%
37.47%
OpenCL
36,465
30,513
24,171
19.51%
50.86%
Cinebench 2024
GPU
3,887pts
3,236pts
1,863pts
20.12%
108.64%
CPU-Multi-Core
794pts
581pts
549pts
36.66%
44.63%
CPU-Single-Core
173pts
141pts
121pts
22.70%
42.98%
MP Ratio
4.6x
4.12x
4.32x
11.65%
6.48%
Cinebench R23
CPU-Multi-Core
11,639pts
9,318pts
8,208pts
24.91%
41.80%
CPU-Single-Core
2,158pts
1,897pts
1,579pts
13.76%
36.67%
MP Ratio
5.39x
4.91x
5.2x
9.78%
3.65%
Blackmagicdesign Disk Speed Test
Write
3,450.4MB/s
3,369.5MB/s
1,715.6MB/s
2.40%
101.12%
Read
3,038.2MB/s
3,035.1MB/s
1,540.7MB/s
0.10%
97.20%
3DMark Wild Life Extreme
Overall Score
8,741
8,724
5,713
0.19%
53.00%
Average frame rate
52.3fps
49.5fps
34.2fps
5.66%
52.92%
■註:M4 版為 10 核心 CPU 與 10 核心 GPU / 16GB記憶體 / 512GB SSD;M3 版為 8 核心 CPU 與 10 核心 GPU / 16GB記憶體 / 512GB SSD;M2 版為 8 核心 CPU 與 10 核心 GPU / 8GB記憶體 / 256GB SSD。
實際在遊戲的效能測試中,以「惡靈古堡 4 重製版」為例,將遊戲設定在 2800×1800 解析度,於 MetalFX 關閉時約有 20~30fps 表現,設為高畫質有 35~45fps,設為效能優化則有 50~60fps 表現,與前一代 M3 晶片相比,沒有有太顯著的差異。而 MetalFX 是類似 NVIDIA 的 DLSS 技術,可以使用 AI 來最佳化一些畫面內的特效及細節,將節省的資源用在提升 fps,因此在一些畫面可能會出鋸齒,不過將遊戲解析度調整為遊戲預載的 1920×1080 解析度下,MetalFX 關閉時有約 40~50fps 表現,開啟高畫質則可有 50~60fps 表現。
▲ 開啟「惡靈古堡 4 重製版」來看,將遊戲設定在 1920×1080 解析度下,MetalFX 關閉時有約 40~50fps 表現,開啟高畫質幾乎都可維持在 60fps 表現。
▲ 再於「惡靈古堡 4 重製版」下,將遊戲調高為 2800×1800 解析度,在 MetalFX 關閉時有 20~30fps 表現,設為高畫質有 35~45fps,設為效能優化則有 50~60fps 表現。
支援三螢幕輸出、前置頭人物居中
全新的 MacBook Air 除了上述的 M4 晶片及天藍色的外型外,其他還有些細微的升級,都是讓 M4 版 MacBook Air 即使沒有重大更新及改變,卻又更趨成熟的地方。
首先,從 M3 版 MacBook Air 開始,透過機身上的兩個 Thunderbolt 埠,可以外接一台 6K、60Hz 及一台 5K、60Hz 的螢幕,打造多螢幕輸出的工作環境,但在二台外接螢幕同時使用下,MacBook Air 的螢幕就得闔上,並再外接鍵盤滑鼠來操作。但在 M4 版 MacBook Air 上,已經不用再將MacBook Air 的螢幕闔上,可以打造三螢幕輸出的工作環境。
另外,螢幕上方的前置相機也升級為 1,200 萬像素 Center Stage 相機,支援人物居中及桌上視角功能,在視訊通話時可以更有彈性。而雖然鍵盤沒有強調更新,但打字的回饋感也比過去更好,甚至鍵帽更抗油漬,比較不易出現指紋及油漬的使用痕跡,再搭配全新天藍色也不易顯指紋的特性,要維持輕身的乾淨變得容易。
▲ M4 版 MacBook Air 除了可以外接雙螢幕外,MacBook Air 螢幕也不用闔上,可以打造三螢幕輸出的工作環境。
▲ M4 版 MacBook Air 除了 MagSafe 充電埠外,維持兩個 Thunderbolt 4(USB-C 埠)。
▲ 螢幕上方的 1,200 萬像素 Center Stage 相機,支援人物居中及桌上視角功能,在視訊時可以更有彈性。
▲ 雖然鍵盤沒有強調更新,但打字的回饋感也比過去更好,甚至鍵帽更抗油漬,比較不易出現指紋及油漬的使用痕跡。
該買 M4 還是 M2、M3 版 MacBook Air?
由 M2 到 M3 版 MacBook Air,主要升級 M3 晶片、支援 Wi-Fi 6E、雙螢幕顯示;而由 M3 到 M4 版 MacBook Air,主要升級 M4 晶片、新增天藍色系、三螢幕顯示、1,200 萬像素 Center Stage 相機,這二代的升級幅度都不算大,那麼該買 M3 還是 M4 版 MacBook Air,又或是市價約 27,000 元的 M2 版本呢?
其實目前 Apple 官網也只有 M4 版 MacBook Air 可以選購,且最基本款的 13 吋機型,M4 晶片為 10 核心 CPU 加上 8 核心 GPU,再配上 16GB 統一記憶體和 256GB SSD 為儲存空間,售價為 34,900 元,除了比 2024 年推出的 M3 版更便宜 1,000 元外,記憶體也來到 16GB,建議就直接選購 M4 版 MacBook Air。另外,如果糾結基本款只有 8 核心 GPU,擔心效能較不足,其實只要選擇升一階記憶體或 SSD 儲存空間,M4 就會配置滿版本的規格,然而,不管是升級多一倍的記憶體或 SSD 儲存空間,都要加價 7,000 元。
13 吋 / 16GB 記憶體 / 256GB SSD:34,900 元
13 吋 / 16GB 記憶體 / 512GB SSD:41,900 元
13 吋 / 24GB 記憶體 / 512GB SSD:48,900 元
15 吋 / 16GB 記憶體 / 256GB SSD:41,900 元
15 吋 / 16GB 記憶體 / 512GB SSD:48,900 元
15 吋 / 24GB 記憶體 / 512GB SSD:55,900 元
至於要不要考慮市價約 27,000 元的 M2 版本呢?如果預算還有空間,建議還是直接購買 M4 版本,畢竟從 M3 版本開始,採用全新的架構,除了 CPU 效能的提升外,GPU 更帶來動態快取、硬體加速網格著色和光線追蹤技術,在光線、反射和陰影的呈現都更優異。
▲ 從 M3 版本開始,採用全新的架構,除了 CPU 效能的提升外,GPU 更帶來動態快取、硬體加速網格著色和光線追蹤技術,在光線、反射和陰影的呈現都更優異。
該買 13 吋還是 15 吋的 MacBook Air?
因為 13 吋及 15 吋 MacBook Air 都是採用 M4 晶片,因此於規格及效能的表現上,除了最基本款外,其實並沒有顯著的差異。那麼選擇 13 吋還是 15 吋MacBook Air,取決於使用需求對應的螢幕大小、重量、預算,以及使用情境。
如果是隨時都得攜帶 MacBook Air 出門使用,13 吋還是具有高度的機動性,若是覺得增加的 270 克,並不會造成攜帶的負擔,那選擇 15 吋可以帶來更舒適的大畫面,甚至平時沒有外接螢幕或桌機的用戶,15 吋更適合長時間使用,且 15 吋還配置六揚聲器音響系統,能夠帶來更好的音效,以及更長的續航力表現。
再由預算來考量,相同的 M4 晶片(10 核心 CPU 加 10 核心 GPU)規格下,13 吋為 38,400元,15 吋為 41,900元,兩款相差 3,500元;若是 13 吋基本款則為 34,900 元,價差就來到 7,000 元,這就看預算的限制來決定了。
▲ 15 吋 MacBook Air 即使螢幕來到 15.3 吋,但機身還是相機薄,且機身配重相當好,拿在手上時會感受到機身紮實、配重平均,即使少了貼身攜帶的機動性,但仍保有方便的移動性。
延伸閱讀:M3 版 Apple MacBook Air 15 吋評測:實測 M3 晶片效能、雙螢幕怎麼用、AI 應用又在哪?
延伸閱讀:Apple MacBook Air 15 吋開箱評測:史上最大 Air 優缺點分析,與 13 吋又有哪裡不同?
延伸閱讀:Apple MacBook Air 15 實機直擊!搭載 M2 晶片、續航力 18 小時,售價 42,900 元起
延伸閱讀:M4 MacBook Air在高負載時使用全部六個效率核心,以提升續航並減少降頻
延伸閱讀:M4 版 MacBook Air 宣稱效能比 Intel 機型快 23 倍,但細節藏玄機
延伸閱讀:超好看的天藍色!Apple 推出 M4 版 MacBook Air